雙缸壓縮機泵體的吸氣結構.pdf



《雙缸壓縮機泵體的吸氣結構.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雙缸壓縮機泵體的吸氣結構.pdf(7頁完成版)》請在專利查詢網上搜索。
1、(1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 (12)實用新型專利 (10)授權公告號 (45)授權公告日 (21)申請號 201921504670.1 (22)申請日 2019.09.10 (73)專利權人 浙江博陽壓縮機有限公司 地址 321103 浙江省金華市蘭溪市蘭江街 道曙光路5號 (72)發明人 劉云李濟安劉濱 (74)專利代理機構 西安通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 公司 61200 代理人 姚詠華 (51)Int.Cl. F04C 18/356(2006.01) F04C 23/00(2006.01) F04C 29/12(2006.01) F04C 29/00(2006.01) (54)實用新。
2、型名稱 一種雙缸壓縮機泵體的吸氣結構 (57)摘要 本實用新型涉及壓縮機領域, 且公開了一種 雙缸壓縮機泵體的吸氣結構, 包括上氣缸、 氣缸 隔板和下氣缸, 所述下氣缸的側壁開設有下氣缸 進氣孔, 所述下氣缸的頂部開設有與下氣缸進氣 孔對應的進氣口, 所述氣缸隔板的頂部開設有與 進氣口對應的連通孔, 且連通孔的孔徑與進氣口 的孔徑相同。 該雙缸壓縮機泵體的吸氣結構, 實 現了雙缸壓縮機通過一個進氣孔達到雙氣缸壓 縮氣體的目的, 壓縮機筒體進氣側只需要沖一個 進氣孔, 降低了筒體加工的工藝復雜性, 同時儲 液器不再需要兩個出氣管, 也降低了儲液器的成 本和焊接儲液器與進氣孔的工藝難度。 同時單吸。
3、 氣孔吸氣使壓縮機進氣時的噪音降低, 擴大了壓 縮機的使用范圍。 權利要求書1頁 說明書3頁 附圖2頁 CN 210461060 U 2020.05.05 CN 210461060 U 1.一種雙缸壓縮機泵體的吸氣結構, 包括上氣缸(8)、 氣缸隔板(7)和下氣缸(6), 其特 征在于: 所述下氣缸(6)的側壁開設有下氣缸進氣孔(1), 所述下氣缸(6)的頂部開設有與下 氣缸進氣孔(1)對應的進氣口(2); 所述氣缸隔板(7)的頂部開設有與進氣口(2)對應的連通孔(3), 且連通孔(3)的孔徑與 進氣口(2)的孔徑相同; 所述上氣缸(8)與氣缸隔板(7)相對的一面開設有與連通孔(3)對應的上氣。
4、缸進氣孔 (4), 且所述連通孔(3)的孔徑與上氣缸進氣孔(4)的孔徑相同, 所述上氣缸進氣孔(4)的一 側壁開設有與上氣缸(8)的內部連通的斜切孔(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缸壓縮機泵體的吸氣結構,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氣缸 (6)的軸心處開設有下氣缸壓縮腔(9), 所述下氣缸壓縮腔(9)與下氣缸進氣孔(1)連通。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雙缸壓縮機泵體的吸氣結構,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氣缸隔板 (7)的軸心處開設有連接通道(10), 所述連接通道(10)的軸線與下氣缸壓縮腔(9)的軸線位 于同一豎直線。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雙缸壓縮機泵體的吸氣結構, 其特征在于: 所。
5、述上氣缸 (8)的軸心處開設有上氣缸壓縮腔(11), 所述上氣缸壓縮腔(11)的軸線與連接通道(10)的 軸線位于同一豎直線, 且上氣缸壓縮腔(11)與上氣缸進氣孔(4)連通。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缸壓縮機泵體的吸氣結構,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氣缸進 氣孔(4)的軸線與連通孔(3)的軸線和進氣口(2)的軸線均位于同一豎直線。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缸壓縮機泵體的吸氣結構,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斜切孔 (5)的孔壁與上氣缸壓縮腔(11)的內壁相接且與上氣缸壓縮腔(11)相連。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缸壓縮機泵體的吸氣結構, 其特征在于: 上氣缸(8)、 氣 缸隔板(7)和。
6、下氣缸(6)從上至下固定在一起。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缸壓縮機泵體的吸氣結構, 其特征在于: 氣缸進氣孔 (1)、 進氣口(2)、 連通孔(3)、 上氣缸進氣孔(4)和斜切孔(5)連通。 權利要求書 1/1 頁 2 CN 210461060 U 2 一種雙缸壓縮機泵體的吸氣結構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壓縮機領域, 具體為一種雙缸壓縮機泵體的吸氣結構。 背景技術 0002 壓縮機是一種將氣體通過壓縮而提升為高壓氣體的機械, 是整個制冷系統的心 臟, 為系統的制冷(制熱)循環提供動力。 壓縮機按照其原理分類可分為容積型壓縮機和速 度型壓縮機。 轉子式壓縮機是屬于容積型壓縮機的。
7、一種。 轉子式壓縮機零部件少, 運行可 靠, 由于其相對較低的制造成本和相對較高的性能在小容量的空調系統中占據主要的地 位。 0003 轉子式壓縮機從氣缸結構上又分為單缸壓縮機和雙缸壓縮機, 而雙缸壓縮機相比 單缸壓縮機來說, 由于其有兩個對稱的偏心輪, 運轉更平穩, 噪音低、 振動小。 0004 現有的雙缸壓縮機的吸氣結構是, 氣體從儲液器進氣口進入后, 在儲液器的出氣 孔(壓縮機上、 下氣缸的進氣口)分成兩部分從儲液器的兩個出氣管分別進入上氣缸和下氣 缸的進氣口, 再經過壓縮, 排氣從而達到制冷或者制熱的目的。 0005 現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 現有的雙缸壓縮機的吸氣結構是上下氣缸通過儲液。
8、器分 別進氣的, 從工藝上來說, 筒體需要多沖一個進氣孔, 且在進行儲液器出氣口(壓縮機進氣 口)的焊接時, 兩處焊接的位置較近, 所以工藝難度大, 過程復雜。 其所需要的儲液器是雙管 出氣的儲液器, 其成本上高于常規單出氣口的儲液器。 另外雙進氣口的雙缸結構工作時存 在吸氣回流及脈動, 相對單吸氣結構噪音會大。 實用新型內容 0006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新穎的雙缸壓縮機泵體的吸氣結 構, 解決了現有雙吸氣雙缸壓縮機結構生產時, 筒體需要多沖一個進氣孔, 且在進行儲液器 出氣口(壓縮機進氣口)焊接時, 兩處焊接的位置較近, 焊接工藝難度大, 過程復雜的問題。 0007 。
9、為了達到上述目的,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8 一種雙缸壓縮機泵體的吸氣結構, 包括上氣缸、 氣缸隔板和下氣缸, 所述下氣缸的 側壁開設有下氣缸進氣孔, 所述下氣缸的頂部開設有與下氣缸進氣孔對應的進氣口。 0009 所述氣缸隔板的頂部開設有與進氣口對應的連通孔, 且連通孔的孔徑與進氣口的 孔徑相同。 0010 所述上氣缸與氣缸隔板相對的一面開設有與連通孔對應的上氣缸進氣孔, 且所述 連通孔的孔徑與上氣缸進氣孔的孔徑相同, 所述上氣缸進氣孔的一側壁開設有與上氣缸的 內部連通的斜切孔。 0011 進一步的, 所述下氣缸的軸心處開設有下氣缸壓縮腔, 所述下氣缸壓縮腔與下氣 缸進氣孔連通。
10、。 0012 進一步的, 所述氣缸隔板的軸心處開設有連接通道, 所述連接通道的軸線與下氣 缸壓縮腔的軸線位于同一豎直線。 說明書 1/3 頁 3 CN 210461060 U 3 0013 進一步的, 所述上氣缸的軸心處開設有上氣缸壓縮腔, 所述上氣缸壓縮腔的軸線 與連接通道的軸線位于同一豎直線, 且上氣缸壓縮腔與上氣缸進氣孔連通。 0014 進一步的, 所述上氣缸進氣孔的軸線與連通孔的軸線和進氣口的軸線均位于同一 豎直線。 0015 進一步的, 所述斜切孔的孔壁與上氣缸壓縮腔的內壁相接且與上氣缸壓縮腔相 連。 0016 進一步的, 上氣缸、 氣缸隔板和下氣缸從上至下固定在一起。 0017 進。
11、一步的, 氣缸進氣孔、 進氣口、 連通孔、 上氣缸進氣孔和斜切孔連通。 0018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0019 1、 該實用新型, 壓縮機筒體進氣側只需要沖一個進氣孔, 降低了筒體加工的工藝 復雜性, 同時儲液器不再需要兩個出氣管, 也降低了儲液器的成本和儲液器生產時及儲液 器與筒體焊接時的工藝難度。 0020 2、 該實用新型, 同軸設置的上氣缸、 氣缸隔板和下氣缸, 使得相鄰的結構之間的間 隙更小, 使得通過上氣缸、 氣缸隔板與下氣缸之間的氣流阻力更小, 同時單吸氣孔吸氣使壓 縮機進氣時的噪音降低, 擴大了壓縮機的使用范圍。 附圖說明 0021 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所作的對非限制性實。
12、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 本申請的其它 特征、 目的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 0022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23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下氣缸的結構示意圖; 0024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氣缸隔板的結構示意圖; 0025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上氣缸的結構示意圖。 0026 圖中: 1、 下氣缸進氣孔; 2、 進氣口; 3、 連通孔; 4、 上氣缸進氣孔; 5、 斜切孔; 6、 下氣 缸; 7、 氣缸隔板; 8、 上氣缸; 9、 下氣缸壓縮腔; 10、 連接通道; 11、 上氣缸壓縮腔。 具體實施方式 0027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顯然, 所描述的 實。
13、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0028 通常在此處附圖中描述和顯示出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組件可以以各種不同的 配置來布置和設計。 因此, 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并非旨 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而是僅僅表示本實用新型的選定實施例。 0029 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 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 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 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30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 需要說明的是, 術語 “中心” 、“上” 、“下” 、“左” 、“右” 、“豎 直” 、“水平” 、“內” 、“外”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
14、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 僅是 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 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 術語 “第 一” 、“第二” 、“第三” 僅用于描述目的, 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說明書 2/3 頁 4 CN 210461060 U 4 0031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 需要說明的是, 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 術語 “安 裝” 、“相連” 、“連接” 應做廣義理解, 例如, 可以是固定連接, 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 或一體地 連接; 可以是機械連接, 也可以是電連接; 。
15、可以是直接相連, 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 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 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 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 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0032 需要說明的是, 在不沖突的情況下, 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 互組合。 另外還需要說明的是, 為了便于描述, 附圖中僅示出了與實用新型相關的部分。 0033 參看圖1-4: 一種雙缸壓縮機泵體的吸氣結構, 包括上氣缸8、 氣缸隔板7和下氣缸 6, 下氣缸6的側壁開設有下氣缸進氣孔1, 下氣缸6的頂部開設有與下氣缸進氣孔1對應的進 氣口2, 下氣缸6的軸心處開設有下氣缸壓縮腔9, 下氣缸壓縮腔9與下氣缸進氣孔1連。
16、通, 氣 缸隔板7的軸心處開設有連接通道10, 連接通道10的軸線與下氣缸壓縮腔9的軸線位于同一 豎直線, 上氣缸8的軸心處開設有上氣缸壓縮腔11, 上氣缸壓縮腔11的軸線與連接通道10的 軸線位于同一豎直線, 且上氣缸壓縮腔11與上氣缸進氣孔4連通, 同軸設置的上氣缸8、 氣缸 隔板7和下氣缸6, 使得相鄰的結構之間的間隙更小, 使得通過上氣缸8、 氣缸隔板7與下氣缸 6之間的氣流阻力更小。 0034 氣缸隔板7的頂部開設有與進氣口2對應的連通孔3, 且連通孔3的孔徑與進氣口2 的孔徑相同。 0035 上氣缸8與氣缸隔板7相對的一面開設有與連通孔3對應的上氣缸進氣孔4, 且連通 孔3的孔徑與。
17、上氣缸進氣孔4的孔徑相同, 上氣缸進氣孔4的一側壁開設有與上氣缸8的內部 連通的斜切孔5。 0036 如圖1所示, 上氣缸進氣孔4的軸線與連通孔3的軸線和進氣口2的軸線均位于同一 豎直線, 斜切孔5的孔壁與上氣缸壓縮腔11的內壁相接且與上氣缸壓縮腔11相連, 孔徑相同 的上氣缸進氣孔4與連通孔3和下氣缸進氣孔1連通, 使得燃料和氣體的流通更加順暢, 氣體 由下氣缸進氣孔1處進入氣缸, 一部分氣體進入下氣缸壓縮腔9內, 另一部分氣體通過進氣 口2、 氣缸隔板7上的連通孔3和上氣缸進氣孔4進入到上氣缸內, 再通過斜切孔5進入上氣缸 壓縮腔11內。 通過上述方案實現了雙缸壓縮機通過一個進氣孔達到雙氣。
18、缸壓縮氣體的目 的。 0037 綜上, 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 氣體由下氣缸進氣孔1處進入氣缸, 一部分氣體進入 下氣缸壓縮腔9內, 另一部分氣體通過進氣口2、 氣缸隔板7上的連通孔3和上氣缸進氣孔4進 入到上氣缸內, 再通過斜切孔5進入上氣缸壓縮腔11內。 通過上述方案實現了雙缸壓縮機通 過一個進氣孔達到雙氣缸壓縮氣體的目的, 壓縮機筒體進氣側只需要沖一個進氣孔, 降低 了筒體加工的工藝復雜性, 同時儲液器不再需要兩個出氣管, 也降低了儲液器的成本和焊 接儲液器與進氣孔的工藝難度。 同時單吸氣孔吸氣使壓縮機進氣時的噪音降低, 擴大了壓 縮機的使用范圍。 0038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而非對其限制; 盡管參照前述實 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 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 其依然可以對前 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 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 而這些 修改或者替換, 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 圍。 說明書 3/3 頁 5 CN 210461060 U 5 圖1 圖2 說明書附圖 1/2 頁 6 CN 210461060 U 6 圖3 圖4 說明書附圖 2/2 頁 7 CN 210461060 U 7 。
- 內容關鍵字: 壓縮機 吸氣 結構
相關文檔
更多



















鏈接地址:http://www.foufun.com/pdf/12821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