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 id="h6av5"><option id="h6av5"></option></th>
    <tr id="h6av5"></tr>

    用于人防工程雙扇無門檻出入口門底部的密封裝置.pdf

    上傳人:奻奴 文檔編號:10125980 上傳時間:2021-06-04 格式:PDF 頁數:14 大?。?66.03K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用于人防工程雙扇無門檻出入口門底部的密封裝置.pdf_第1頁
    第1頁 / 共14頁
    用于人防工程雙扇無門檻出入口門底部的密封裝置.pdf_第2頁
    第2頁 / 共14頁
    用于人防工程雙扇無門檻出入口門底部的密封裝置.pdf_第3頁
    第3頁 / 共14頁
    文檔描述:

    《用于人防工程雙扇無門檻出入口門底部的密封裝置.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用于人防工程雙扇無門檻出入口門底部的密封裝置.pdf(14頁完成版)》請在專利查詢網上搜索。

    1、(1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 (12)發明專利申請 (10)申請公布號 (43)申請公布日 (21)申請號 202011287308.0 (22)申請日 2020.11.17 (71)申請人 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址 100048 北京市海淀區首體南路9號主 語國際2號樓 (72)發明人 張娜田江澤劉錚袁代光 徐勝龍智卓閆燦孫志峰 趙繼平郭寧卞昊陳浩 (74)專利代理機構 北京中建聯合知識產權代理 事務所(普通合伙) 11004 代理人 王靈靈劉湘舟 (51)Int.Cl. E06B 5/10(2006.01) E06B 3/36(2006.01) E06B 7/18(20。

    2、06.01) E06B 7/23(2006.01) (54)發明名稱 一種用于人防工程雙扇無門檻出入口門底 部的密封裝置 (57)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人防工程雙扇無門 檻出入口門底部的密封裝置, 安裝在人防門上, 所述人防門包括門框、 左門扇和右門扇, 包括左 壓密封結構、 右壓密封結構、 門扇密封結構和門 框密封結構, 所述門扇密封結構分別設在左門扇 和右門扇的底部, 所述門框密封結構設在門框底 部, 所述左壓密封結構設在左門扇上, 所述右壓 密封結構設在右門扇上。 本發明將傳統雙扇門通 過升降門扇進行下密封的方式, 改為無需門扇升 降而使用設置在外部的下壓梁進行下壓密封, 即 降低了。

    3、加工制造難度、 方便了安裝及操作, 又提 高了門扇的防護密閉性能, 并且體積小的下密封 梁比體積大的門扇在膠條壓縮量控制上更有優 勢。 權利要求書2頁 說明書5頁 附圖6頁 CN 112127774 A 2020.12.25 CN 112127774 A 1.一種用于人防工程雙扇無門檻出入口門底部的密封裝置, 安裝在人防門上, 所述人 防門包括門框、 左門扇和右門扇, 其特征是, 包括左壓密封結構 (1) 、 右壓密封結構 (2) 、 門扇 密封結構 (3) 和門框密封結構 (4) , 所述門扇密封結構 (3) 分別設在左門扇和右門扇的底部, 所述門框密封結構 (4) 設在門框底部, 所述左壓。

    4、密封結構 (1) 設在左門扇上, 所述右壓密封 結構 (2) 設在右門扇上; 所述左壓密封結構 (1) 包括控制裝置 (11) 和左密封裝置 (12) , 所述左密封裝置 (12) 通 過控制裝置 (11) 連接在左門扇上, 所述右壓密封結構 (2) 包括控制裝置 (11) 和右密封裝置 (21) , 所述右密封裝置 (21) 通過控制裝置 (11) 連接在右門扇上; 所述左密封裝置 (12) 的內側與左門扇的門扇密封結構 (3) 貼合, 其左端與門框左側的 門框密封結構 (4) 擠壓接觸, 其右端與右密封裝置 (21) 左端擠壓接觸, 底面與門框擠壓接 觸; 所述右密封裝置 (21) 的內側。

    5、與右門扇的門扇密封結構 (3) 外側面擠壓接觸, 其右端與門 框右內側面上的門框密封結構 (4) 擠壓接觸, 底面與門框擠壓接觸。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人防工程雙扇無門檻出入口門底部的密封裝置, 其 特征是: 所述左密封裝置 (12) 包括左壓梁 (121) 、 密封條一 (122) 、 密封條二 (123) 、 左補塊 (124) 和密封條三 (125) , 所述左補塊 (124) 設在左壓梁 (121) 的右端, 其內設有密封條二 (123) , 所述密封條一 (122) 設在左壓梁 (121) 上, 位于其左端部及底部上, 并延伸至左補塊 (124) 底部, 所述密封條三 (。

    6、125) 水平設在左補塊 (124) 上部; 所述右密封裝置 (21) 包括右壓梁 (211) 、 密封條一 (122) 、 密封條二 (123) 、 右補塊 (212) 和右壓板 (213) , 所述右補塊 (212) 位于右壓梁 (211) 的左端, 其內設有密封條二 (123) , 所述 密封條一 (122) 設在右壓梁 (211) 上, 位于其右端部及底部上, 并延伸至右補塊 (212) 底部, 所述右壓板 (213) 設在右補塊 (212) 的頂部。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用于人防工程雙扇無門檻出入口門底部的密封裝置, 其 特征是: 所述左壓梁 (121) 和右壓梁 (211)。

    7、 共線設置, 所述左補塊 (124) 和右補塊 (212) 相對 設置, 所述左補塊 (124) 內的密封條二 (123) 的右端面與右補塊 (212) 內的密封條二 (123) 的 左端面相互擠壓接觸, 所述左補塊 (124) 內的密封條二 (123) 的頂端與密封條三 (125) 的底 面連接, 所述右壓板 (213) 的底面與密封條三 (125) 的頂面擠壓接觸, 所述左密封裝置 (12) 的密封條一 (122) 的右端與左補塊 (124) 內的密封條二 (123) 底部連接, 所述右密封裝置 (21) 的密封條一 (122) 的右端與右補塊 (212) 內的密封條二 (123) 底部連。

    8、接。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用于人防工程雙扇無門檻出入口門底部的密封裝置, 其 特征是: 所述門扇密封結構 (3) 包括安裝槽 (31) 和門扇密封條 (32) , 所述安裝槽 (31) 水平設 置在左門扇和右門扇上, 所述門扇密封條 (32) 設在安裝槽 (31) 內; 所述左壓梁 (121) 和右壓梁 (211) 均包括梁體和壓條, 所述壓條平行設在梁體的內側, 其下部與門扇密封條 (32) 擠壓接觸。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用于人防工程雙扇無門檻出入口門底部的密封裝置, 其 特征是: 所述門框密封結構 (4) 設置兩個, 相對設置在門框的左右內側面上; 所述門框密封 結構 (。

    9、4) 包括基座 (41) 和基座密封條 (42) , 所述基座密封條 (42) 設在基座 (41) 頂部; 所述左 密封裝置 (12) 的密封條一 (122) 的外端與左側門框密封結構 (4) 的基座 (41) 擠壓接觸; 所述 右密封裝置 (21) 的密封條一 (122) 的外端與右側門框密封結構 (4) 的基座 (41) 擠壓接觸。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人防工程雙扇無門檻出入口門底部的密封裝置, 其 權利要求書 1/2 頁 2 CN 112127774 A 2 特征是: 所述控制裝置 (11) 包括手柄、 聯軸器、 換向器和升降器, 所述手柄和換向器固定在 門扇內側, 所述聯軸。

    10、器設在手柄和換向器之間, 所述左密封裝置 (12) 和右密封裝置 (21) 通 過升降器與換向器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用于人防工程雙扇無門檻出入口門底部的密封裝置, 其 特征是: 所述左補塊 (124) 和右補塊 (212) 的內端面均為坡面, 所述基座 (41) 的外端面為曲 面, 所述左壓梁 (121) 的左端面和右壓梁 (211) 的右端面為相應的曲面。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用于人防工程雙扇無門檻出入口門底部的密封裝置, 其 特征是: 所述基座密封條 (42) 的內側面凸出基座 (41) , 并與門扇密封條 (32) 的側面擠壓接 觸, 所述密封條一 (122) 外。

    11、端底面與基座密封條 (42) 的頂面和門扇密封條 (32) 的頂面擠壓 接觸。 9.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用于人防工程雙扇無門檻出入口門底部的密封裝置, 其 特征是: 所述梁體為長條形密封中空管, 所述壓條為7字型放置的角鋼, 所述安裝槽 (31) 通 過L型放置的角鋼焊接在門扇內側形成。 權利要求書 2/2 頁 3 CN 112127774 A 3 一種用于人防工程雙扇無門檻出入口門底部的密封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人防工程設備安裝技術領域, 具體涉及一種用于人防工程雙扇無門檻 出入口門底部的密封裝置。 背景技術 0002 隨著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 地鐵將形成一個巨大的地下人防。

    12、工程網絡。 在戰時用 于組織人員和物資的疏散、 生活物資的儲存調運以及醫療救助等, 為社會帶來很大的戰備 效益。 戰爭來臨時, 需要快速關閉地鐵出入口人防門以防止炸彈和毒氣的傷害, 因此門的密 閉性能十分重要, 其中門的底部密封是重中之重。 0003 傳統的出入口人防門下部結構采用活門檻形式, 平時可無障礙通行, 戰時則需要 將鋼結構活檻搬運至門口進行安裝, 操作比較復雜, 維修保養不變。 或是采用門扇和下密封 一體化設計, 無需臨時安裝, 但需要將雙扇門整體升降進行底部密封, 操作時比較笨重, 關 鍵受力件易斷, 維修更換頻繁, 耗時費力。 目前安裝一樘門需要6-8個工人, 關閉和開啟的操 。

    13、作過程中, 在門扇內外分別需要至少3個即仍為6個工人, 且需要互相配合進行關閉、 降落及 鎖定的繁瑣步驟。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于人防工程雙扇無門檻出入口門底部的密封裝置解決 上述問題。 發明內容 0004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于人防工程雙扇無門檻出入口門底部的密封裝置, 解決了以往 無雙扇門底部密封結構的缺陷。 0005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用于人防工程雙扇無門檻出入口門底部的密封裝置, 安裝在人防門上, 所述人防 門包括門框、 左門扇和右門扇, 包括左壓密封結構、 右壓密封結構、 門扇密封結構和門框密 封結構, 所述門扇密封結構分別設在左門扇和右門扇的底部, 所述門框密。

    14、封結構設在門框 底部, 所述左壓密封結構設在左門扇上, 所述右壓密封結構設在右門扇上; 所述左壓密封結構包括控制裝置和左密封裝置, 所述左密封裝置通過控制裝置連接在 左門扇上, 所述右壓密封結構包括控制裝置和右密封裝置, 所述右密封裝置通過控制裝置 連接在右門扇上; 所述左密封裝置的內側與左門扇的門扇密封結構貼合, 其左端與門框左側的門框密封 結構擠壓接觸, 其右端與右密封裝置左端擠壓接觸, 底面與門框擠壓接觸; 所述右密封裝置 的內側與右門扇的門扇密封結構外側面擠壓接觸, 其右端與門框右內側面上的門框密封結 構擠壓接觸, 底面與門框擠壓接觸。 0006 進一步地, 所述左密封裝置包括左壓梁、。

    15、 密封條一、 密封條二、 左補塊和密封條三, 所述左補塊設在左壓梁的右端, 其內設有密封條二, 所述密封條一設在左壓梁上, 位于其左 端部及底部上, 并延伸至左補塊底部, 所述密封條三水平設在左補塊上部; 所述右密封裝置包括右壓梁、 密封條一、 密封條二、 右補塊和右壓板, 所述右補塊位于 說明書 1/5 頁 4 CN 112127774 A 4 右壓梁的左端, 其內設有密封條二, 所述密封條一設在右壓梁上, 位于其右端部及底部上, 并延伸至右補塊底部, 所述右壓板設在右補塊的頂部。 0007 進一步地, 所述左壓梁和右壓梁共線設置, 所述左補塊和右補塊相對設置, 所述左 補塊內的密封條二的右。

    16、端面與右補塊內的密封條二的左端面相互擠壓接觸, 所述左補塊內 的密封條二的頂端與密封條三的底面連接, 所述右壓板的底面與密封條三的頂面擠壓接 觸, 所述左密封裝置的密封條一的右端與左補塊內的密封條二底部連接, 所述右密封裝置 的密封條一的右端與右補塊內的密封條二底部連接。 0008 進一步地, 所述門扇密封結構包括安裝槽和門扇密封條, 所述安裝槽水平設置在 左門扇和右門扇上, 所述門扇密封條設在安裝槽內; 所述左壓梁和右壓梁均包括梁體和壓條, 所述壓條平行設在梁體的內側, 其下部與門 扇密封條擠壓接觸。 0009 進一步地, 所述門框密封結構設置兩個, 相對設置在門框的左右內側面上; 所述門 。

    17、框密封結構包括基座和基座密封條, 所述基座密封條設在基座頂部; 所述左密封裝置的密 封條一的外端與左側門框密封結構的基座擠壓接觸; 所述右密封裝置的密封條一的外端與 右側門框密封結構的基座擠壓接觸。 0010 進一步地, 所述控制裝置包括手柄、 聯軸器、 換向器和升降器, 所述手柄和換向器 固定在門扇內側, 所述聯軸器設在手柄和換向器之間, 所述左密封裝置和右密封裝置通過 升降器與換向器連接。 0011 進一步地, 所述左補塊和右補塊的內端面均為坡面, 所述基座的外端面為曲面, 所 述左壓梁的左端面和右壓梁的右端面為相應的曲面。 0012 進一步地, 所述基座密封條的內側面凸出基座, 并與門扇。

    18、密封條的側面擠壓接觸, 所述密封條一外端底面與基座密封條的頂面和門扇密封條的頂面擠壓接觸。 0013 優選的, 所述梁體為長條形密封中空管, 所述壓條為7字型放置的角鋼, 所述安裝 槽通過L型放置的角鋼焊接在門扇內側形成。 0014 本發明有益效果如下: 將傳統雙扇門通過升降門扇進行下密封的方式, 改為無需門扇升降而使用設置在外部 的下壓梁進行下壓密封, 即降低了加工制造難度、 方便了安裝及操作, 又提高了門扇的防護 密閉性能, 并且體積小的下密封梁比體積大的門扇在膠條壓縮量控制上效果更好; 同時改 變中縫密封、 底部密封和門框門扇密封相互過渡部分的結構, 提高設備的氣密性能, 且方便 膠條的。

    19、安裝與維修保養, 為工廠生產和現場安裝都帶來了很大的便利; 將操作工人減少至23人, 且施工周期減少一半; 并在取消升降門扇的做法, 使用下壓 密封的操作實現局部的底部密封, 在達到相同密封效果的同時, 在生產、 安裝及操作使用方 面具有更好的效果。 附圖說明 0015 圖1為本發明的整體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左壓密封結構與門扇密封機構連接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的左壓密封結構和右壓密封結構位置示意圖; 說明書 2/5 頁 5 CN 112127774 A 5 圖5為本發明的左壓密封結構和右壓密封結構分解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的右壓梁的右側結構示意圖; 。

    20、圖7為本發明的右壓梁的左側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的左補塊組合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的左補塊結構示意圖; 圖10為本發明的右補塊組合示意圖; 圖11為本發明的右補塊組合示意圖; 圖12為本發明的門框密封機構結構示意圖。 0016 附圖標記: 1-左壓密封結構, 11-控制裝置, 12-左密封裝置, 121-左壓梁, 122-密封 條一, 123-密封條二, 124-左補塊, 125-密封條三, 2-右壓密封結構,21-右壓密封裝置, 211- 右壓梁, 212-右補塊, 213-右壓板, 3-門扇密封機構, 31-安裝槽, 32-密封條, 4-門框密封機 構, 41-基座, 42-基座密封條。

    21、。 具體實施方式 0017 下面將結合說明書附圖, 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顯 然, 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基于本發明中的實 施例, 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 都屬 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0018 在本專利的描述中, 需要理解的是, 術語 “中心” 、“上” 、“下” 、“前” 、“后” 、“左” 、 “右” 、“豎直” 、“水平” 、“頂” 、“底” 、“內” 、“外”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 方位或位置關系, 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專利和簡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

    22、所指的裝置或 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的限制。 0019 雙扇門閉合時, 門框的左右上均可以通過門扇與門框之間連續不間斷的密封條貼 合實現密封, 但是由于底部不能設置門檻, 密封條無法連續設置, 需要采用斷點密封的方 式, 而底部在進行密封時需要密封的位置共四處, 包括門扇與門檻底部的縫隙、 門扇與密封 裝置之間的縫隙、 兩扇門扇之間的拼合處和兩個密封裝置之間的拼合處的縫隙以及密封裝 置與門檻之間的縫隙, 通過本發明通過兩個密封裝置的依次下壓實現對上述四個位置進行 密封, 操作簡單且密封效果好。 0020 如圖1、 2、 3所示, 一種用于人防。

    23、工程雙扇無門檻出入口門底部的密封裝置, 安裝在 人防門上, 所述人防門包括門框、 左門扇和右門扇, 包括左壓密封結構1、 右壓密封結構2、 門 扇密封結構3和門框密封結構4, 所述門扇密封結構3分別設在左門扇和右門扇的底部, 所述 門框密封結構4設在門框底部, 所述左壓密封結構1設在左門扇上, 所述右壓密封結構2設在 右門扇上。 0021 如圖1所示, 所述左壓密封結構1包括控制裝置11和左密封裝置12, 所述左密封裝 置12通過控制裝置11連接在左門扇上, 所述右壓密封結構2包括控制裝置11和右密封裝置 21, 所述右密封裝置21通過控制裝置11連接在右門扇上。 0022 如圖1、 2、 3。

    24、所示, 所述左密封裝置12的內側與左門扇的門扇密封結構3貼合, 其左 端與門框左側的門框密封結構4擠壓接觸, 其右端與右密封裝置21左端擠壓接觸, 底面與門 框擠壓接觸; 所述右密封裝置21的內側與右門扇的門扇密封結構3外側面擠壓接觸, 其右端 說明書 3/5 頁 6 CN 112127774 A 6 與門框右內側面上的門框密封結構4擠壓接觸, 底面與門框擠壓接觸。 0023 如圖1、 2、 3所示, 本發明的實現原理如下: 左壓密封結構1和右壓密封結構2在向下 壓時, 其底部的密封條與門框底面擠壓接觸, 對門扇和門框之間的底部縫隙進行密封, 其內 側的壓條擠壓門扇密封結構3, 將左壓密封結構。

    25、1和右壓密封結構2與門扇之間的豎向縫隙 進行密封; 左壓密封結構1和右壓密封結構2與門框上的門框密封結構4擠壓接觸, 密封其與 門框之間的縫隙, 以及門框和門扇之間的縫隙; 左壓密封結構1和右壓密封結構2之間相互 接觸進行密封, 并對門扇密封結構3之間的縫隙進行密封。 對門扇和門框之間的縫隙進行全 部貼合密封, 實現人防門的密閉效果。 0024 如圖4、 5、 8、 10所示, 進一步地, 所述左密封裝置12包括左壓梁121、 密封條一122、 密封條二123、 左補塊124和密封條三125, 所述左補塊124設在左壓梁121的右端, 其內設有 密封條二123, 所述密封條一122設在左壓梁1。

    26、21上, 位于其左端部及底部上, 并延伸至左補 塊124底部, 所述密封條三125水平設在左補塊124上部; 如圖4、 5、 8、 10所示, 所述右密封裝置21包括右壓梁211、 密封條一122、 密封條二123、 右 補塊212和右壓板213, 所述右補塊212位于右壓梁211的左端, 其內設有密封條二123, 所述 密封條一122設在右壓梁211上, 位于其右端部及底部上, 并延伸至右補塊212底部, 所述右 壓板213設在右補塊212的頂部。 0025 如圖2、 4所示, 進一步地, 所述左壓梁121和右壓梁211共線設置, 密封狀態時, 左壓 梁121和右壓梁211的頂面位于同一水平。

    27、面, 所述左補塊124和右補塊212相對設置, 所述左 補塊124內的密封條二123的右端面與右補塊212內的密封條二123的左端面相互擠壓接觸, 所述左補塊124內的密封條二123的頂端與密封條三125的底面連接, 所述右壓板213的底面 與密封條三125的頂面擠壓接觸, 所述左密封裝置12的密封條一122的右端與左補塊124內 的密封條二123底部連接, 所述右密封裝置21的密封條一122的右端與右補塊212內的密封 條二123底部連接。 0026 如圖4、 5所示, 左密封裝置12的密封條一122、 密封條二123和密封條三125連續設 置, 位于左壓梁121的左右端面及底面上, 右密封。

    28、裝置21的密封條一122和密封條二123連續 設置, 位于右壓梁211的左右端面及底面上, 并在中部對接位置進行擠壓接觸, 形成完整連 續的密封路徑, 對門框和門扇之間的縫隙以及自身對接縫隙進行密封。 0027 如圖3所示, 進一步地, 所述門扇密封結構3包括安裝槽31和門扇密封條32, 所述安 裝槽31水平設置在左門扇和右門扇上, 所述門扇密封條32設在安裝槽31內, 其上部凸出安 裝槽31外部; 如圖3、 6、 7所示, 所述左壓梁121和右壓梁211均包括梁體和壓條, 所述壓條平行設在梁 體的內側, 其頂面與梁體的頂面平齊, 其下部與門扇密封條32擠壓接觸。 壓條與門扇密封條 32擠壓接。

    29、觸, 實現左壓密封結構1和右壓密封結構2與門扇之間的豎向縫隙的密封。 0028 如圖6、 7所示, 優選的, 所述右壓梁211的壓條左端伸出梁體外。 壓條伸出梁體外用 于擠壓左壓梁121和右壓梁211之間的門扇密封結構3中的門扇密封條32來保持密封, 并通 過右壓板213和密封條三125的配合, 實現對左壓梁121和右壓梁211之間縫隙的密封。 0029 進一步地, 所述密封條三125的底面內側部與兩個門扇上的門扇密封條32的對接 位置處擠壓接觸。 實現對兩個門扇之間的門扇密封條32的拼接縫的擠壓密封。 0030 如圖12所示, 進一步地, 所述門框密封結構4設置兩個, 相對設置在門框的左右內。

    30、 說明書 4/5 頁 7 CN 112127774 A 7 側面上; 所述門框密封結構4包括基座41和基座密封條42, 所述基座密封條42設在基座41頂 部; 所述左密封裝置12的密封條一122的外端與左側門框密封結構4的基座41擠壓接觸; 所 述右密封裝置21的密封條一122的外端與右側門框密封結構4的基座41擠壓接觸。 密封條一 122與基座端面的擠壓接觸實現門框密封結構4端面與左壓密封結構1和右壓密封結構2的 接觸面的密封。 0031 如圖9、 11所示, 進一步地, 所述左補塊124和右補塊212的內端面均為45 的坡面, 且相對設置, 所述基座41的外端面為曲面, 所述左壓梁121的。

    31、左端面和右壓梁211的右端面 為相應的曲面。 0032 如圖12所示, 進一步地, 所述基座密封條42的內側面凸出基座41, 并與門扇密封條 32的側面擠壓接觸, 所述密封條一122外端底面與基座密封條42的頂面和門扇密封條32的 頂面擠壓接觸實現門框密封結構4與門扇的內側縫隙的密封。 0033 優選的, 所述密封條一122外端為平面膠塊, 其底面與基座密封條的頂面和門扇密 封條32的頂面擠壓接觸, 所述左壓梁121和右壓梁211的外端延伸至平面膠塊的上方, 壓迫 平面膠塊實現上述擠壓接觸密封。 0034 優選的, 所述梁體為長條形密封中空管, 保證密封效果, 所述壓條為7字型放置的 角鋼, 。

    32、所述安裝槽31通過L型放置的角鋼焊接在門扇內側形成。 0035 如圖3所示, 優選的, 所述梁體上設有連續的凹槽, 所述密封條一122位于凹槽內。 0036 優選的, 所述密封條二123為菱形塊, 設在左補塊124和右補塊212內側的凹槽內。 0037 如圖1所示, 進一步地, 所述控制裝置11包括手柄、 聯軸器、 換向器和升降器, 所述 手柄和換向器固定在門扇內側, 所述聯軸器設在手柄和換向器之間, 所述左密封裝置12和 右密封裝置21通過升降器與換向器連接。 上述操作原理如下: 操作人員操作手柄, 手柄將動 力通過聯軸器傳遞給換向器, 然后連接在換向器上的升降器動作, 將左壓密封結構1和右。

    33、壓 密封結構2升降。 0038 本發明的使用方法如下: 操作人員關閉左右門扇, 在門扇關閉就位后, 通過手動操 作手柄驅動升降器, 先將左壓密封結構1下壓就位并鎖定, 然后將右壓密封結構2下壓就位 并鎖定, 實現完全密封。 上述使用方法簡單, 密封效果好采用外部密封裝置, 易維護。 0039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 顯然本發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 而且在 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 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發明。 因此, 無論 從哪一點來看, 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 而且是非限制性的, 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 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 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

    34、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 變化囊括在本發明內, 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說明書 5/5 頁 8 CN 112127774 A 8 圖1 圖2 說明書附圖 1/6 頁 9 CN 112127774 A 9 圖3 圖4 圖5 說明書附圖 2/6 頁 10 CN 112127774 A 10 圖6 圖7 說明書附圖 3/6 頁 11 CN 112127774 A 11 圖8 圖9 說明書附圖 4/6 頁 12 CN 112127774 A 12 圖10 圖11 說明書附圖 5/6 頁 13 CN 112127774 A 13 圖12 說明書附圖 6/6 頁 14 CN 112127774 A 14 。

    展開閱讀全文
    內容關鍵字: 用于 人防工程 雙扇無 門檻 出入口 底部 密封 裝置
    關于本文
    本文標題:用于人防工程雙扇無門檻出入口門底部的密封裝置.pdf
    鏈接地址:http://www.foufun.com/pdf/10125980.html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網站版權所有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ICP備2021068784號-1 
     


    收起
    展開
    av自拍

    <th id="h6av5"><option id="h6av5"></option></th>
    <tr id="h6av5"></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