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 id="h6av5"><option id="h6av5"></option></th>
    <tr id="h6av5"></tr>

    用于食用菌出菇房的加濕裝置.pdf

    上傳人:二狗 文檔編號:10125977 上傳時間:2021-06-04 格式:PDF 頁數:13 大?。?34.13K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用于食用菌出菇房的加濕裝置.pdf_第1頁
    第1頁 / 共13頁
    用于食用菌出菇房的加濕裝置.pdf_第2頁
    第2頁 / 共13頁
    用于食用菌出菇房的加濕裝置.pdf_第3頁
    第3頁 / 共13頁
    文檔描述:

    《用于食用菌出菇房的加濕裝置.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用于食用菌出菇房的加濕裝置.pdf(13頁完成版)》請在專利查詢網上搜索。

    1、(1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 (12)發明專利申請 (10)申請公布號 (43)申請公布日 (21)申請號 202011233362.7 (22)申請日 2020.11.06 (71)申請人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 地址 330000 江西省南昌市紅谷灘區紅角 洲學府大道589號 (72)發明人 趙寬穆新華張盼張復茂 (74)專利代理機構 西安銘澤知識產權代理事務 所(普通合伙) 61223 代理人 梁靜 (51)Int.Cl. A01G 18/69(2018.01) (54)發明名稱 一種用于食用菌出菇房的加濕裝置 (57)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于食用菌出菇房的加濕 裝置, 該食用菌出菇房。

    2、內具有多個床架以及設置 于對應床架周側的若干濕度傳感器, 該加濕裝置 包括: 弧形玻璃墻, 設置于若干床架的一側; 出水 箱, 設置于弧形玻璃墻的頂部, 用于對弧形玻璃 墻的外壁形成透明水簾幕; 集水槽, 設置于弧形 玻璃墻的底部, 集水槽的排水口通過循環管道與 出水箱的進水口連接; 若干霧化噴頭, 設置于弧 形玻璃墻的內壁上, 且朝向床架的一側延伸; 斜 向擋板, 其一端與弧形玻璃墻傾斜固定連接, 另 一端朝向若干霧化噴頭的前端延伸。 該裝置通過 透明水簾幕起到調節出菇房溫度和濕度的作用; 還通過霧化噴頭進行噴霧加濕, 并通過斜向擋板 對噴出的霧氣形成阻擋, 在調節濕度的同時, 改 變噴霧方。

    3、向。 權利要求書2頁 說明書6頁 附圖4頁 CN 112119839 A 2020.12.25 CN 112119839 A 1.一種用于食用菌出菇房的加濕裝置, 該食用菌出菇房(1)內具有多個床架(2)以及設 置于對應床架(2)周側的若干濕度傳感器(3), 其特征在于, 該加濕裝置(4)包括: 弧形玻璃墻(41), 設置于若干床架(2)的一側; 出水箱(42), 設置于所述弧形玻璃墻(41)的頂部, 用于對所述弧形玻璃墻(41)的外壁 形成透明水簾幕; 集水槽(43), 設置于所述弧形玻璃墻(41)的底部, 所述集水槽(43)的排水口通過循環 管道(46)與所述出水箱(42)的進水口連接; 。

    4、若干霧化噴頭(44), 設置于所述弧形玻璃墻(41)的內壁上, 且朝向床架(2)的一側延 伸; 斜向擋板(45), 其一端與所述弧形玻璃墻(41)傾斜固定連接, 另一端朝向若干所述霧 化噴頭(44)的前端延伸。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食用菌出菇房的加濕裝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水箱(42) 的底部沿所述弧形玻璃墻(41)布設有若干出水口(421), 每個所述出水口(421)均抵接于所 述弧形玻璃墻(41)的外壁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食用菌出菇房的加濕裝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弧形玻璃墻 (41)的內壁上設置有若干集水箱(47), 每個所述集水箱(47)的進水口均連接有進水管。

    5、 (471), 每根所述進水管(471)均延伸至所述透明水簾幕上, 每個所述集水箱(47)的出水口 均與其對應的霧化噴頭(44)連接; 每個所述集水箱(47)內均設置有霧化器(472)。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食用菌出菇房的加濕裝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水箱(42) 的底部一側設置有內循環風機(5), 用于驅動霧化噴頭(44)噴出的濕化霧氣均勻流動; 所述 內循環風機(5)的高度高于若干所述霧化噴頭(44)的高度。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食用菌出菇房的加濕裝置, 其特征在于, 每個所述霧化噴 頭(44)的高度均高于與其對應的床架(2)的高度。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食用菌出。

    6、菇房的加濕裝置, 其特征在于, 每個所述床架 (2)均包括: 床架本體(21), 其內平行布設有若干層苗床(24); 進氣腔室(22), 設置于所述床架本體(21)的一側壁上; 所述進氣腔室(22)的頂部設置 有進氣口(221), 所述進氣口(221)上設置有進氣風機(25); 所述進氣腔室(22)朝向與其對 應的苗床(24)的上側均設置有若干進氣孔(222); 排氣腔室(23), 設置于所述床架本體(21)的另一側壁上; 所述排氣腔室(23)的頂部設 置有排氣口(231), 所述排氣口(231)上設置有排氣風機(26); 所述排氣腔室(23)朝向與其 對應的苗床(24)的上側均設置有若干排氣。

    7、孔(232)。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食用菌出菇房的加濕裝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進氣腔室 (22)的一側設置有除濕器(6), 所述除濕器(6)包括: 外殼(61), 其頂部設置有進氣管(64), 所述進氣管(64)與所述進氣風機(25)的出風口 連接; 冷凝篩板(62), 水平布設于所述外殼(61)內; 所述冷凝篩板(62)內設置有流動的冷凝 液體; 所述進氣管(64)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冷凝篩板(62)的下側; 弧形擋風板(63), 設置于所述冷凝篩板(62)的底部, 所述弧形擋板(63)的下側設置有 權利要求書 1/2 頁 2 CN 112119839 A 2 傾斜面板(65), 所述。

    8、傾斜面板(65)的最低端設置有排液管(66); 所述外殼(61)的頂部一側設置有排氣管(67), 所述排氣管(67)設置于所述冷凝篩板 (62)的上側; 所述排氣管(67)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進氣腔室(22)內。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食用菌出菇房的加濕裝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斜向擋板 (45)包括: 第一傾斜板(451), 設置于若干所述霧化噴頭(44)的下側, 所述第一傾斜板(451)的一 端與所述弧形玻璃墻(41)固定連接; 第二傾斜板(452), 設置于若干所述霧化噴頭(44)的端部一側; 所述第二傾斜板(452) 的一端與所述第一傾斜板(451)的一端固定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

    9、8所述的用于食用菌出菇房的加濕裝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傾斜板 (451)向上偏離水平方向的角度為, 且015 ; 所述第二傾斜板(452)向上偏離水平方向 的角度為 , 且60 90 。 權利要求書 2/2 頁 3 CN 112119839 A 3 一種用于食用菌出菇房的加濕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屬于食用菌生產設備技術領域, 具體涉及一種用于食用菌出菇房的加濕裝 置。 背景技術 0002 在食用菌生產過程中, 食用菌的生長需要維持一個特定溫度和濕度環境中, 以便 于實現工廠化生產。 尤其是在出菇環節, 為了保持出菇房的濕度, 需要通過加濕裝置對出菇 房進行加濕。 0003 現有。

    10、的加濕裝置通常采用的是噴霧管的噴霧加濕方式, 在多個床架的頂部或者一 側橫向設置噴霧管, 噴霧管上設置有若干噴頭, 通過噴頭對若干床架進行加濕, 但是由于噴 頭是直接朝向床架, 使得噴出的霧氣容易在食用菌的表面或者根部凝聚形成水滴, 使得食 用菌的表面或者根部的濕度較大, 容易滋生細菌, 進而滋生病蟲害。 0004 另外, 還會采用加濕器進行霧化加濕, 由于出菇房內面積較大, 所需的加濕器的數 量較多, 多個加濕器同時供電所耗費的能源過大, 造成成本的增加。 發明內容 0005 為解決上述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食用菌出菇房的加濕裝置, 該 裝置通過在透明玻璃墻遠離床架的一側形成透。

    11、明水簾幕, 在調節食用菌出菇房內溫度的同 時, 還能起到調節出菇房濕度的作用。 0006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食用菌出菇房的加濕裝置, 該裝置在弧形玻璃 墻的內壁上增設多個霧化噴頭, 用于對出菇房進行噴霧加濕, 并通過斜向擋板對噴出的霧 氣形成阻擋, 一方面能夠使噴霧在斜向擋板上聚集水滴, 另一方面能夠改變噴霧的方向, 從 而解決了食用菌的表面或者根部濕度較大的問題。 0007 為實現上述目的,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8 一種用于食用菌出菇房的加濕裝置, 該食用菌出菇房內具有多個床架以及設置于 對應床架周側的若干濕度傳感器, 該加濕裝置包括: 0009 弧形玻璃墻, 設置于若。

    12、干床架的一側; 0010 出水箱, 設置于所述弧形玻璃墻的頂部, 用于對所述弧形玻璃墻的外壁形成透明 水簾幕; 0011 集水槽, 設置于所述弧形玻璃墻的底部, 所述集水槽的排水口通過循環管道與所 述出水箱的進水口連接; 0012 若干霧化噴頭, 設置于所述弧形玻璃墻的內壁上, 且朝向床架的一側延伸; 0013 斜向擋板, 其一端與所述弧形玻璃墻傾斜固定連接, 另一端朝向若干所述霧化噴 頭的前端延伸。 0014 進一步, 所述出水箱的底部沿所述弧形玻璃墻布設有若干出水口, 每個所述出水 口均抵接于所述弧形玻璃墻的外壁上。 說明書 1/6 頁 4 CN 112119839 A 4 0015 進一。

    13、步, 所述弧形玻璃墻的內壁上設置有若干集水箱, 每個所述集水箱的進水口 均連接有進水管, 每根所述進水管均延伸至所述透明水簾幕上, 每個所述集水箱的出水口 均與其對應的霧化噴頭連接; 每個所述集水箱內均設置有霧化器。 0016 進一步, 所述出水箱的底部一側設置有內循環風機, 用于驅動霧化噴頭噴出的濕 化霧氣均勻流動; 所述內循環風機的高度高于若干所述霧化噴頭的高度。 0017 進一步, 每個所述霧化噴頭的高度均高于與其對應的床架的高度。 0018 進一步, 每個所述床架均包括: 0019 床架本體, 其內平行布設有若干層苗床; 0020 進氣腔室, 設置于所述床架本體的一側壁上; 所述進氣腔。

    14、室的頂部設置有進氣口, 所述進氣口上設置有進氣風機; 所述進氣腔室朝向與其對應的苗床的上側均設置有若干進 氣孔; 0021 排氣腔室, 設置于所述床架本體的另一側壁上; 所述排氣腔室的頂部設置有排氣 口, 所述排氣口上設置有排氣風機; 所述排氣腔室朝向與其對應的苗床的上側均設置有若 干排氣孔。 0022 更進一步, 所述進氣腔室的一側設置有除濕器, 所述除濕器包括: 0023 外殼, 其頂部設置有進氣管, 所述進氣管與所述進氣風機的出風口連接; 0024 冷凝篩板, 水平布設于所述外殼內; 所述冷凝篩板內設置有流動的冷凝液體; 所述 進氣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冷凝篩板的下側; 0025 弧形擋風板。

    15、, 設置于所述冷凝篩板的底部, 所述弧形擋板的下側設置有傾斜面板, 所述傾斜面板的最低端設置有排液管; 0026 所述外殼的頂部一側設置有排氣管, 所述排氣管設置于所述冷凝篩板的上側; 所 述排氣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進氣腔室內。 0027 進一步, 所述斜向擋板包括: 0028 第一傾斜板, 設置于若干所述霧化噴頭的下側, 所述第一傾斜板的一端與所述弧 形玻璃墻固定連接; 0029 第二傾斜板, 設置于若干所述霧化噴頭的端部一側; 所述第二傾斜板的一端與所 述第一傾斜板的一端固定連接。 0030 更進一步, 所述第一傾斜板向上偏離水平方向的角度為, 且015 ; 所述第二 傾斜板向上偏離水平方向。

    16、的角度為 , 且60 90 。 0031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0032 1、 本發明的加濕裝置位于食用菌出菇房內的多個床架的一側, 該加濕裝置通過在 弧形玻璃墻的外壁上形成透明水簾幕, 在調節食用菌出菇房內溫度的同時, 還能起到調節 濕度的作用。 另外, 在弧形玻璃墻的內壁上具有多個霧化噴頭, 霧化噴頭朝向多個床架延 伸, 形成水平噴霧; 并通過斜向擋板對噴出的霧氣形成阻擋, 在調節濕度的同時, 改變噴霧 方向。 0033 2、 本發明的裝置通過斜向擋板, 一方面能夠使噴霧在斜向擋板上形成水滴, 用以 減少霧氣中的大顆粒霧滴的存在, 聚集的霧滴沿斜向擋板朝向透明玻璃墻的內緣流動, 最 終在集水。

    17、槽內聚集; 另一方面能夠改變噴霧的方向, 使霧氣向上噴出, 進而使得噴出的霧氣 呈弧形下落; 從而能夠避免霧氣在食用菌的表面或者根部聚集。 說明書 2/6 頁 5 CN 112119839 A 5 附圖說明 0034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0035 圖2為圖1中加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36 圖3為圖1中床架的結構示意圖。 0037 圖4為圖1中斜向擋板的結構示意圖。 0038 圖5為圖1中除濕器的結構示意圖。 0039 圖中, 1、 食用菌出菇房; 2、 床架; 21、 床架本體; 22、 進氣腔室; 221、 進氣口; 222、 進 氣孔; 23、 排氣腔室; 231、 。

    18、排氣口; 232、 排氣孔; 24、 苗床; 25、 進氣風機; 26、 排氣風機; 0040 3、 濕度傳感器; 4、 加濕裝置; 41、 弧形玻璃墻; 42、 出水箱; 421、 出水口; 43、 集水槽; 44、 霧化噴頭; 45、 斜向擋板; 451、 第一傾斜板; 452、 第二傾斜板; 46、 循環管道; 47、 集水箱; 471、 進水管; 472、 霧化器; 5、 內循環風機; 6、 除濕器; 61、 外殼; 62、 冷凝篩板; 63、 弧形擋風 板; 64、 進氣管; 65、 傾斜面板; 66、 排液管; 67、 排氣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41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 技術方。

    19、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 對 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 應當理解, 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 并 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0042 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 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 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 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0043 請參閱圖1, 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用于食用菌出菇房的加濕裝置的結構示 意圖。 該食用菌出菇房1內具有多個床架2以及設置于對應床架2周側的若干濕度傳感器3, 多個床架2并排布設于食用菌出菇房1內, 用于培育食用菌。 且通過濕度傳感器3能夠實時感 應檢測床架2周側環境的濕度, 方便及時調整食用菌出。

    20、菇房1內的濕度。 食用菌出菇房內具 有加濕裝置4, 且該加濕裝置位于并排布設的多個床架的一側, 方便通過加濕裝置4配合濕 度傳感器3對食用菌出菇房1內的濕度進行調整, 以便于適應食用菌的生長需求。 0044 請參閱圖1至圖2, 該加濕裝置4包括: 弧形玻璃墻41、 出水箱42、 集水槽43、 若干霧 化噴頭44和斜向擋板45。 0045 其中, 弧形玻璃墻41設置于若干床架2的一側; 出水箱42設置于弧形玻璃墻41的頂 部, 用于對弧形玻璃墻41的外壁形成透明水簾幕; 集水槽43設置于弧形玻璃墻41的底部, 集 水槽43的排水口通過循環管道46與出水箱42的進水口連接, 且在循環管道46上設置。

    21、有循環 水泵, 通過循環水泵將集水槽43內的水抽入出水箱43內, 形成循環。 0046 在本實施方式中, 弧形玻璃墻41傾斜設置在食用菌出菇房1的一側, 弧形玻璃墻41 的頂部與出水箱42的底部側壁固定連接, 弧形玻璃墻41的底部逐漸朝向食用菌出菇房1的 側壁傾斜靠近, 且與集水槽43的側壁固定連接。 當然, 出水箱42的底部沿弧形玻璃墻41布設 有若干出水口421, 每個出水口421均抵接于弧形玻璃墻41的外壁上。 每個出水口421上均設 置有出水控制閥, 用于調節出水口421的出水流速, 以便于調節食用菌出菇房1內的濕度。 當 開啟出水控制閥, 出水箱42內的水由各個出水口421流出, 并。

    22、沿弧形玻璃墻41的外壁逐漸流 下, 在向下流動的過程中會產生水汽, 用以調節濕度; 最終水流在集水槽43內匯聚, 并通過 循環水泵, 將集水槽43內的水沿循環管道46流入出水箱42內, 形成水循環, 達到節水的目 說明書 3/6 頁 6 CN 112119839 A 6 的, 經濟環保。 0047 請參閱圖2, 若干霧化噴頭44均勻并排布設于弧形玻璃墻41的內壁上, 且每個霧化 噴頭44的一端均朝向與其對應的床架2的一側延伸; 另一端均與弧形玻璃墻41的內壁固定 連接, 且延伸至透明水簾幕上; 通過霧化噴頭41將透明水簾幕一側的水朝向床架2的一側噴 出。 0048 斜向擋板45的一端與弧形玻璃。

    23、墻41傾斜固定連接, 另一端朝向若干霧化噴頭44的 前端延伸, 用于對霧化噴頭44噴出的霧氣形成阻擋。 0049 本實施方式中, 該加濕裝置4位于食用菌出菇房1內的多個床架2的一側, 該加濕裝 置4通過在弧形玻璃墻41的外壁上形成透明水簾幕, 在調節食用菌出菇房1內溫度的同時, 還能起到調節濕度的作用。 另外, 在弧形玻璃墻41的內壁上具有多個霧化噴頭44, 霧化噴頭 44朝向多個床架2延伸, 形成水平噴霧; 并通過斜向擋板45對噴出的霧氣形成阻擋, 在調節 濕度的同時, 改變噴霧方向。 0050 當然, 通過斜向擋板45, 一方面能夠使噴霧在斜向擋板45上形成水滴, 用以減少霧 氣中的大顆粒。

    24、霧滴的存在, 聚集的霧滴沿斜向擋板45朝向透明玻璃墻41的內緣流動, 最終 在集水槽43內聚集; 另一方面能夠改變噴霧的方向, 使霧氣向上噴出, 進而使得噴出的霧氣 呈弧形下落; 從而能夠避免霧氣在食用菌的表面或者根部聚集。 0051 請參閱圖2和圖4, 斜向擋板45包括: 第一傾斜板451和第二傾斜板452。 0052 其中, 第一傾斜板451設置于若干霧化噴頭44的下側, 第一傾斜板451的一端與弧 形玻璃墻41固定連接; 當然, 第一傾斜板451向上傾斜設置, 以便于聚集的霧滴沿第一傾斜 板451下滑, 并在弧形玻璃墻41的內壁聚集, 且沿弧形玻璃墻41的內壁滑落至集水槽43內。 例如,。

    25、 第一傾斜板451向上偏離水平方向的角度為, 且015 ; 也就是說, 第一傾斜板451 具有一個較小的傾斜角度, 從而能夠減小匯聚水滴的流速, 使得匯聚的水滴能夠沿弧形玻 璃板41的內壁滑落, 避免因流速過快而在第一傾斜板451上形成較大的水滴, 進而直接從第 一傾斜板451上滴落。 0053 第二傾斜板452設置于若干霧化噴頭44的端部一側; 第二傾斜板452的一端與第一 傾斜板451的另一端固定連接。 當然, 第二傾斜板452向上傾斜設置, 并對霧化噴頭44噴出的 霧氣形成阻擋。 例如, 第二傾斜板452向上偏離水平方向的角度為 , 且60 90 。 第二傾 斜板452的傾斜角度選擇主要。

    26、是在改變霧氣噴出方向的同時, 使霧氣向上噴出, 并呈弧形下 落, 且能夠保證霧氣噴出的距離在一個合適的范圍。 0054 請再次參閱圖2, 弧形玻璃墻41的內壁上設置有若干集水箱47, 每個集水箱47的進 水口均連接有進水管471, 每根進水管471均延伸至透明水簾幕上, 每個集水箱47的出水口 均與其對應的霧化噴頭44連接; 每個集水箱47內均設置有霧化器472。 在此, 集水箱47通過 進水管471延伸至透明水簾幕上, 從而能夠將透明水簾幕上的水引流至集水箱內。 進水管 471靠近透明水簾幕的端部設置有突出部, 透明水簾幕上的水受到突出部的阻擋, 會有部分 水流進入進水管471內, 并沿進水。

    27、管流入集水箱47中, 在集水箱47中聚集。 集水箱47中的霧 化器472能夠產生超聲波振動, 使得集水箱47中的水能夠霧化形成霧氣, 并沿霧化噴頭噴 出。 當然, 霧化噴頭44連接在集水箱47的側壁上, 方便形成的霧氣能夠由側壁上的出水口流 出, 并沿噴頭噴出。 0055 請參閱圖1, 出水箱42的底部一側設置有內循環風機5, 用于驅動霧化噴頭44噴出 說明書 4/6 頁 7 CN 112119839 A 7 的濕化霧氣均勻流動; 內循環風機5的高度高于若干霧化噴頭44的高度。 本實施方式中, 霧 化噴頭噴出的霧氣由于受到斜向擋板45的阻擋, 使噴出的霧氣氣流方向先上升后下降, 呈 弧形下落。。

    28、 且霧氣在下落時能夠落入內循環風機5形成的氣流范圍, 有助于加快濕化霧氣在 食用菌出菇房1內的流動, 進而在食用菌出菇房1內形成均化霧氣, 避免局部濕度過高, 從而 能夠避免霧氣在食用菌的表面或者根部聚集。 0056 當然, 在其他實施方式中, 每個霧化噴頭44的高度均高于與其對應的床架2的高 度; 從而能夠在床架頂部的空間內形成均化霧氣, 避免濕化霧氣直接朝向床架噴出。 0057 請參閱圖3, 每個床架2均包括: 床架本體21以及位于床架本體21兩側的進氣腔室 22和排氣腔室23。 0058 床架本體21內平行布設有若干層苗床24, 用于食用菌的培育。 0059 進氣腔室22設置于床架本體2。

    29、1的一側壁上; 進氣腔室22的頂部設置有進氣口221, 進氣口221上設置有進氣風機25; 進氣腔室22朝向與其對應的苗床24的上側均設置有若干 進氣孔222; 通過進氣風機25將外部的具有一定濕度的空氣導入進氣腔室22內, 并由進氣孔 222通入對應的苗床培育空間內。 0060 排氣腔室23設置于床架本體21的另一側壁上; 排氣腔室23的頂部設置有排氣口 231, 排氣口231上設置有排氣風機26; 排氣腔室23朝向與其對應的苗床24的上側均設置有 若干排氣孔232。 通過排氣風機將排氣腔室23內的空氣朝向外部排出, 使得苗床培育空間內 的空氣通過排氣孔進入排氣腔室內, 從而能夠在苗床培育空。

    30、間內形成濕化空氣的流通, 避 免濕化空氣在苗床培育空間內的長時間停留而影響食用菌的培育, 在調節苗床培育空間濕 度的同時, 還能調節溫度, 使得食用菌能夠在合適的溫度和濕度環境下生長。 0061 進氣腔室22的一側設置有除濕器6, 能夠對過度濕化的空氣進行除濕, 用以調節進 入苗床培育空間內的空氣濕度, 并保持在合適范圍內。 0062 請參閱圖3和圖5, 除濕器6包括: 外殼61、 冷凝篩板62和弧形擋風板63。 0063 外殼61的頂部設置有進氣管64, 進氣管64與進氣風機25的出風口連接; 用于將進 氣風機導入的濕化空氣引入到外殼61內。 0064 冷凝篩板62水平布設于外殼61內; 用。

    31、于對外殼61內的濕化空氣進行過濾除濕。 冷 凝篩板62內設置有流動的冷凝液體; 進氣管64的一端延伸至冷凝篩板62的下側。 在此, 外殼 的外部設置由冷凝器, 冷凝器與冷凝篩板連接, 用于將冷凝液體導入到冷凝篩板上, 并將冷 凝篩板上的冷凝液體回流至冷凝器內進行冷卻。 冷凝篩板具有多層, 且其上交錯設置由多 個篩孔, 方便濕化空氣的流通。 濕化空氣與冷凝篩板的外壁接觸能夠冷凝形成水滴, 冷凝后 的水滴聚集后落下, 并沿弧形擋風板63流入外殼的底部。 由此可減少濕化空氣中的濕度, 實 現對濕化空氣的過濾除濕。 0065 弧形擋風板63設置于冷凝篩板62的底部, 弧形擋板63的下側設置有傾斜面板6。

    32、5, 傾斜面板65的最低端設置有排液管66。 在此, 沿進氣管進入的濕化空氣由于受到弧形擋板 板的阻擋, 而改變氣流方向, 向上通過冷凝篩板62, 之后由排氣管排出。 冷凝后的液滴則在 冷凝篩板上聚集, 并滴落至弧形擋板板上, 沿弧形擋風板滑落至外殼的底部。 由于外殼底部 的傾斜面板傾斜設置, 能夠促使匯聚的水滴朝向外殼底部的最低處聚集, 并由外殼最低端 的排液管66排出。 0066 外殼61的頂部一側設置有排氣管67, 排氣管67設置于冷凝篩板62的上側; 有助于 說明書 5/6 頁 8 CN 112119839 A 8 減少濕度的濕化空氣的排出。 排氣管67的一端延伸至進氣腔室22內, 并。

    33、將調節至合適濕度 的空氣由進氣腔室側壁上的進氣孔222通入對應的苗床培育空間內, 實現對苗床培育空間 內濕度的調節。 0067 以上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 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 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 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換和改進等, 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說明書 6/6 頁 9 CN 112119839 A 9 圖1 說明書附圖 1/4 頁 10 CN 112119839 A 10 圖2 說明書附圖 2/4 頁 11 CN 112119839 A 11 圖3 說明書附圖 3/4 頁 12 CN 112119839 A 12 圖4 圖5 說明書附圖 4/4 頁 13 CN 112119839 A 13 。

    展開閱讀全文
    內容關鍵字: 用于 食用菌 出菇房 加濕 裝置
    關于本文
    本文標題:用于食用菌出菇房的加濕裝置.pdf
    鏈接地址:http://www.foufun.com/pdf/10125977.html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網站版權所有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ICP備2021068784號-1 
     


    收起
    展開
    av自拍

    <th id="h6av5"><option id="h6av5"></option></th>
    <tr id="h6av5"></tr>